探索教育改革,激发教师队伍活力,教育综合排名指数从垫底跃升至全省第6位
打破学校“围墙”的琼中教育
今春开学,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小学生总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108人,出现了“回流潮”。对于仅有2万多中小学生的琼中来说,逾千名学生“回流”,原因是什么?意味着什么?
这里有一份颇令人深思的“成绩单”:2009年时,琼中教育综合排名指数(即中考排名,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排名指标)全省倒数第一,7年后跃升至全省第6位,位居中部市县之首。
中部山区、基础滞后、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,这些掣肘因素却没有阻碍琼中教育近年来的上升势头,这背后的奥秘在哪里?
有人说是因为琼中教育最大的改革在于打破了学校的“围墙”,实施区域教研;也有人说是因为琼中学校的校长每天都面临“下岗”的紧迫,教职工“不进则退”的危机感强……几年来,琼中创改出了一套不同于其他市县地区的教育范本,经验模式也推向了全国。
琼中教育悄然发生着一次蜕变。
摸着石头过河
困境激发改革内力
琼中过去的教育遇到不少困难。
招聘教师,打出12万元的安家费,竟“抢”不到一个免费师范生,北师大、华师大毕业生即便来了海南,也不愿意“下”琼中,原因很简单,觉得太偏僻、太落后。
“没有好老师,哪有好成绩,求师不易,难以借助外力,还是得想方设法靠内功、靠自己的教育改革。”琼中县教育局局长傅永东一语道破“玄机”。
怎么改?过去,琼中按照学区划片,七八所学校组成一个片,全县小学被划分出8个片区,中学被划分了3个片区,目的是为了片区学校互帮互助共同成长。结果实施几年,发现教研上行不通,学生综合成绩怎么也上不去。原因是,单纯按照地域划分的片,让教学上“洼地学校”连在了一起,水平得不到很大提升,教学的“短腿”大家都“短”,谁也拉不长。
干脆把学校的“围墙”全部打破,全县一盘棋!
【管理员提示】
·在发布信息时,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、法规,并尊重网上道德;
·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;
·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。